發展性語言障礙


發展性語言障礙,亦有文獻稱為特殊語言障礙,是指兒童的語言能力比一般同齡兒童顯著較弱,而此障礙並非因為疾病、智力障礙、大腦神經損傷、弱聽、情緒或環境因素等問題所引致。發展性語言障礙是其中一種最常見的兒童發展障礙,兒童可能同時出現閱讀或學習問題。

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比一般兒童較遲說出第一個單字。研究指出,一般兒童平均在十一個月便懂得說第一個單字。但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則平均在一歲十一個月才開始說第一個單字。此外,很多國外及本地的研究均顯示,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學前兒童所使用詞彙的多樣性不及一般兒童。他們理解問題和複雜句子會出現困難。表達方面,他們傾向用短而簡單的句子,甚或語序混亂。發音問題、語言運用困難如無法維持話題、離題等亦十分常見。到學齡階段,他們或會未能明白較複雜的指令、難以複述事件,並在討論及進行匯報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困難。

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在語言理解或表達方面表現較弱,因而影響他們日常與人溝通的能力和社交方面的發展。由於口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因為語言問題,往往未能有效地運用語言來學習和掌握知識,他們的學業成績亦因而受到影響。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有較大機會同時出現讀寫障礙的問題。此外,他們亦可能兼患其他發展障礙,例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動作協調障礙。

本港目前還沒有發展性語言障礙正式統計數字,但根據2006年衞生署及城巿大學進行的「香港兒童口語〔粵語〕能力量表」研究計劃顯示,本港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學齡兒童約為百分之五,這結果與外國〔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研究結果百分之七的現患率相近。

最新研究顯示,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對於發展性語言障礙的成因及發展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生理方面:

由於大腦負責語言功能的部分出現問題,因而影響兒童學習語言的能力。另外,有研究指出成因與遺傳基因有關,而發展性語言障礙患者的家族成員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機會亦較大。

語言處理系統方面:

有學者提出發展性語言障礙患者在學習某些語言規則出現困難,因而影響其學習語言的能力。此外,亦有學者提出發展性語言障礙患者的語音記憶能力較弱,影響其語言運作系統。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亦可能影響兒童的語言發展,但大部分學者認為環境因素並非直接導致發展性語言障礙的成因。以往有人認為雙語學習會導致語言發展緩慢,然而研究兒童雙語學習的學者已經推翻這個假定。

不同的發展障礙,如發展遲緩、自閉症譜系障礙和聽障等也會令兒童的語言發展出現問題。因此,兒童必須接受全面評估,包括兒童的口語能力、智力等才能確診。

及早識別和治療對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十分重要。兒童須要接受全面評估,了解和分析語言障礙的成因,並診斷是否有其他發展問題。言語治療師會為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提供評估、診斷、治療和跟進服務。治療的目的是提升兒童的語言能力,從而加強其社交及學習能力。他們會按兒童的語言能力和溝通表現制定治療目標,並會考慮各項因素,以訂定治療計劃的次數和形式(例如個別治療、小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家長的積極參與對治療成效十分重要。家長學習治療技巧,並跟兒童進行家居訓練,幫助兒童將學到的語言技巧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以鞏固兒童的語言能力。

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的學前兒童康復服務均有提供言語治療服務予學前兒童。至於學齡兒童,則可在學校接受校本言語治療服務。校本言語治療師會為學校提供校本支援及專業諮詢,並為學生、家長及教師提供訓練和輔導等。此外,本港亦有多間私營機構提供私人言語治療服務。

大多數患有發展性語言障礙的兒童在接受訓練後,其語言能力會有顯著改善。但視乎患者語言障礙的嚴重程度,部分兒童長大後仍有明顯的語言及溝通問題。此外,兒童亦有機會出現學習困難和讀寫障礙。其中語言問題較嚴重的兒童有較大的機會出現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家長及老師需要多加留意,並為兒童提供支援和協助。

  • Conti-Ramsden, G., Mok, P., Pickles, A., & Durkin, K. (2013). Adolescents with a history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LI):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in soci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functioning.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34, 4161–4169.
  • Durkin, K., Conti-Ramsden, G., Simkin, Z. (2012). Functional outcomes of adolescents with a history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LI) with and without autistic symptomatology.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2, 123–138.
  • Klee, T., Stokes, S. F., Wong, A., Fletcher, P., & Gavin, W. J. (2004). Utterance length and lexical diversity in Cantonese-speaking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7, 1396-1410.
  • Leonard, L. B. (2014).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 Norbury, C. F., Gooch, D., Wray, C., Baird, G., Charman, T., Simonoff, E., Pickles, A., et al. (2016). The impact of nonverbal ability on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language disorder: evidence from a population study.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7, 1247-57.
  • Rice, M. L., & Warren, S. F. (2004). Developmental language disorders: From Phenotypes to Etiologies. Honolulu, U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 Tomblin, J. B., Records, N. L., Buckwalter, P., Zhang, X., Smith, E. & O’Brien, M. (1997) Prevalence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0, 1245–60.
  • Webster, R. I., & Shevell, M. I. (2004). Topical review: Neurobiology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19(7), 471-481.
  • Yew, S. G., & O’Kearney, R. (2013).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outcomes later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for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s: Meta-analyses of 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ie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4, 516–524.
簡短版小冊子

簡短版小冊子

長版小冊子

長版小冊子